上海市最近举行了以“我最喜欢的古代人物”和“我家的传家宝”为题的小学生征文比赛。令主办方意外的是,在沪上600多所小学、逾两万名学生的参赛作品中,“外婆留了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 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笔下成了“我家的传家宝”,这令阅卷老师不禁感叹:“如今到哪里找上千件外婆的补丁衣衫啊?”不少学生将自家的传家宝聚焦在传统美德上,但落笔却都是“自己的铅笔用到很短很短了还不舍得扔掉”。(7月28日《人民日报》)
缺乏“求真”意识对孩子的成才不利。一写作文就失真,我们的教育通过模板教育,孩子写出来的东西普遍雷同,成为“最稚嫩的八股文”,我们的教育忘了“求真”的初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不光是教孩子学会做题、学会做学问,还要教会他们做事、做人。英语、奥数虽然是升学和生存的现实技巧,但也不能过分偏重,导致孩子写作方面缺乏“求真”意识,以能记住模板内容得高分为能事,长此下去便失去了教育的初心——求真。孩子从小缺乏“求真”意识,以投机取巧为能事,长大了便对诚信不重视,对工作上的“求真”自然也就不上心,我们的国家便因此损失一大批求真务实的杰出人才,可以说祸莫大焉。
缺乏“求真”意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其实写作最需要的就是求真。古今中外的名篇名章大多都是情感真挚,感人肺腑的,令人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又或者是论据精确、论理严密的篇章,让人陶醉于真理的沐浴当中。写作应该是胸中有所想,将所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出来的自然是真正的意义上的文章。至于想写出好的文章,经过生活的多观察、多阅历、多看书、多思考方能做到,这也是不能勉强。只要是真的文章,自然就是好文章,我们的教育又何必教孩子“安全的模仿”呢?孩子读书时期正是智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安全的模仿”不仅引导孩子不诚实,还导致孩子思维僵化,造成思想的懒惰,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分数诚可贵,“求真”价更高。缺乏“求真”,我们的孩子又怎么能够“求善”和“求美”,不能感受“真善美”,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因“安全的模仿”我们或许会得高分,但丧失了教育“求真”的初心,可以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尝失。让我们的教育重拾“求真”的初心,还孩子一个真实的敢说真话的生活环境,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