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线订单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21-60766769

产品分类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做些啥
发布时间:2017-06-15 点击次数: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世纪性的系统大工程,不仅标志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新的开端,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3周年之际,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教育行动》),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并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撑。

  那么,当前形势下,我国教育应当如何承担起使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发展呢?

  经贸走到哪里,人才培养就覆盖到哪里

  5月的一天,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洋溢着异域风情,“巴基斯坦文化节”正在举办。美食展台前,巴基斯坦留学生端出精心准备的家乡风味,热情招待排成长龙的师生;传统音乐声中,身着民族服饰的巴基斯坦年轻人载歌载舞,吸引了许多中国师生及其他国家留学生……

  “希望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年轻人赴华留学,为中巴传统友谊贡献力量。”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介绍,2016至2017学年,有超过2000名巴基斯坦留学生获得中国留学奖学金,他们将赴华在新闻学、农业科技、土木工程等领域深造。

  如今,古老的丝绸之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带一路”东接亚太经济圈,西进欧洲经济圈,沿途连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国家。在这个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过程中,教育承担着独特的使命。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和亚洲重要留学目的地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正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新形势下教育如何顺应新形势、抓住机遇,承担好‘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新使命与新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指出。

  据了解,目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已经列入2016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国要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不久前印发的《教育行动》,则将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共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致力于促进民心相通,同时为其他“四通”提供人才支撑。

  “我们力争做到经贸走到哪里,教育的民心工程就延伸到哪里,教育的人才培养就覆盖到哪里;力争推动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成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力争发挥教育‘软力量’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事半功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精通双语的人才越来越吃香,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你能想象,在泰国曼谷,吃到正宗的桂林米粉、柳州米粉吗?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朱桂玲笑着告诉记者,泰国曼谷有“广外一条街”,是毕业生创业的聚集地;广外则有“东盟一条街”,留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展示各自国家的特色文化,还可以把创业灵感付诸实践。

  “有一位留学生家里经商,从学校毕业后,他把越南的咖啡店开到了中国。这不也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机会吗?”朱桂玲告诉记者,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彼此间经济往来愈加频繁,精通双语的人才越来越吃香。“目前我校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占全校在校生的近1/3,常常是刚到大三,就被各公司提前‘预订’完了。”

  “一带一路”沿线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初步估算,这些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是目前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历史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各异,政治体制多样,地缘政治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要想实现“五通”,首先要“民心相通”。“通过教育,可以促进沿线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分析。

  “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需要各领域人才的支撑。教育必须适应和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培养相关人才。”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表示。

  刘宝存指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首当其冲。“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诸多领域,为此,教育需要在工程技术、项目设计与管理、质量控制与保障等方面,商贸、金融、交通、物流、能源等方面,以及宗教、文化、法律、旅游等方面,培养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

  小语种人才培养刻不容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言多样,我国将急需大量通晓沿线国家语言,并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国情的专门人才。

  技术人员和工人劳务培训势在必行。“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外派更大数量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当地国情教育和语言、文化、习俗培训,并围绕工程项目对当地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

  同时,还要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传统上,我国的国际问题和国别区域研究主要聚焦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研究比较薄弱。“高等院校如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历史、政治体制、法律、文化、民族、经济、旅游、外交、能源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将为实现‘五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刘宝存指出。

  实现学历学位关联互认,设立中国政府奖学金

  “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区域教育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根据《教育行动》,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为建议框架,同沿线各国开展3方面合作:

  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其中,将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间签证便利化;逐步将沿线国家语言课程纳入各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倡导沿线各国与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专业;鼓励沿线国家学者开展或合作开展中国课题研究;逐步将理解教育课程、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沿线各国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关联互认,并逐步实现就业市场的从业标准一体化。

  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其中,将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未来3年,中国每年面向沿线国家公派留学生2500人。此外,还将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加强“丝绸之路”教师交流,鼓励沿线各国高等学校在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学生。

  共建丝路合作机制。其中,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推动沿线各国围绕实现世界教育发展目标形成协作机制,加大对沿线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此外,还将对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人士、团队和组织给予表彰。

  “独行快,众行远。合作交流是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主要方式。”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中国教育部倡议沿线各国加强战略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探索教育合作交流的机制与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追求教育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生活新篇章。

电话:
021-60766769
手机:
15216837090